欢迎访问丹阳市江西商会官网!
- 全国咨询热线 -

0511-86500582

江西要闻
新余市渝水区: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 织就乡村幸福梦
发布时间:2018-02-15 浏览数:0

  近年来,渝水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“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,更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”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、市相关工作要求,将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强力推进。仅2016年至今,渝水区先后投入4.8亿元,新建、改建、升级农村公路145.8公里,完成危桥改造25座。该区道路交通连网成片、提档升级,实现区域至乡镇、乡镇至村组半小时交通圈,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江西省第二批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(区)。

  高标准建设

  2016年,渝水区投资1.3亿元,完成了县道升级改造38.8公里;投资1500万元,完成了危桥改造10座;2017年,投资约2亿元,大力推进22公里水芳线二级公路升级改造;投资约2995万元,推进县道观界线9.7公里升级改造;投资1536万元,推进县道河良线4.3公里升级改造;投资约9000万元,推进乡道71公里窄路面拓宽改造。

  该区结合辖域内交通具体情况,注重生态保护和路景结合,在“四好农村路”的建设中贯穿绿色理念,将“路域原生态”置于重要前置环节,打造路域绿色风情新景观,形成“在景中建路,在路中布景”的效果,凸显农村公路的绿色生态特色,形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带。同时,该区按照路基7.5米、路面6米的高标准,全力推进窄路面拓宽工程。该区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91.04公里,每万人拥有23.93公里;行政村100%通油(砼)路,自然村通油(砼)路率达98%,其中25户以上自然村通油(砼)路率达100%。

  制度化管理

  该区严抓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工程质量,以考核促管理,把农村公路建、管、养、运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。在强化路政监管队伍建设、成立区交通质量监督站、组建区级路政综合执法队伍的基础上,该区鼓励各乡镇配备专职监管人员,各村委落实专职护路员,形成区有路政员、乡有监管员、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监管队伍,推进区级统一执法、乡村协助执法的农村公路建、管、养、运制度化管理模式。

  精细化养护

  为切实养好农村公路,该区每年年初按县道3000元/公里、乡道1500元/公里、村道500元/公里标准足额配套养护资金,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落实到位。同时,各乡镇按照同样标准配套乡道、村道养护资金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。此外,该区创新养护模式,强化养护力量,积极探索多元化养护资金筹措渠道,实行目标考核、绩效管理,全力打造优良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,有效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,有力保障农村公路的安全、平整和畅通。

  市场化运营

  家住新溪乡的陈大爷,儿子和媳妇都在新余城区买了房,上周末小孙子刚刚满一周岁。1月16日上午,他又坐上了从新溪至新余的城乡公交车,去看望自己的小孙子。在长达48公里的路途中,他仅需要花费4元车票。他高兴地说:“原先进趟城来回车费要花22元钱,我是不太舍得,所以去儿子家较少。自从开通了城乡公交后,进城来回车费只需8元钱。现在,我每周去看两次小孙子,将省下的28元,要不买两斤猪肉、要不买点牛肉,小孙子可开心了。”

  作为江西省2017年镇村公交发展试点县(区),渝水区大力整合客运市场资源,对农村短途客运进行公司化改造,建立集约化经营、公司化管理的“一线一公司”运营模式。为促使这一“幸福工程”的全面推行,该区兜底保障城乡公交营运补贴资金,实行50公里内公交营运1~4元低票价财政补贴政策。2017年1月,该区完善了8条城乡公交线路,全年补贴资金2500余万元。在运营管理方面,该区实现经营主体公司化、经营方式公交化、经营行为规范化,实行“五定”(定线、定班、定时、定站、定票价、)和“四统一”(统一管理主体,统一车型标识,统一调度排班,统一结算考核)模式,公交车辆全部喷印监督投诉电话,安装卫星定位装置,全面提升运输装备和服务水平。物美价廉、优质高效的渝水城乡公交每日穿行在广袤的城乡之间,为群众提供了安全、便捷、经济、高效的出行服务,极大地促进渝水区城乡交流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“平安路”“幸福路”。